主要是几个公式。

基本概念

充型能力:在充型过程中,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,获得形状完整、尺寸精确、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。
流动性:充型过程中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。
关系:流动性是决定充型能力的内在因素,而充型能力还取决于其他外界因素,充型能力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结果。

充型能力弱可能导致的缺陷:
浇不足、冷隔、砂眼、铁豆、抬箱、卷入性气孔、夹砂

公式

充型能力经验公式:

$$ L=\mu\sqrt{2gH}\frac{A\rho_1}{d\alpha}\frac{k\Delta H+c_1(T_p-T_k)}{T_L-T_{md}} $$

其中$H$为静压头,$A$为试样截面积,$\rho_1$为液态金属的密度,$d$为试样的横截面周长,$\alpha$为换热系数,$k$为停止流动时液流前端的固相量,$\Delta H$为合金的结晶潜热,$c_1$为液态金属的比热容,$T_p$、$T_{md}$、$T_L$分别为浇铸、铸型、液相线温度,$T_k$为合金停止流动时的温度。

铸型蓄热系数:

$$ b_2=\sqrt{\lambda_2c_2\rho_2} $$

$c_2\rho_2$越大铸型吸收热量大而升温小,可以保持温差;$\lambda_2$热导率高表示迅速将接触面的热量传递到“后方”,使得参与蓄热的部分增多。